湿地与森林、海洋并称为全球“三大”生态系统,为维护生态安全、粮食安全、淡水安全等发挥着重要作用,被誉为“地球之肾”、“淡水之源”、“物种基因库”和“储碳库”。1971年2月2日《湿地公约》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正式签署,为纪念这一天每年的2月2日被定为世界湿地日。世界湿地日旨在帮助公众认识到湿地对于人类和地球的重要价值。
201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“湿地—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未来”。城镇湿地能够使城镇更宜居,它们可以减少洪涝灾害,补充饮用水,过滤废弃物,提供城镇绿色空间,并且是居民的生计来源之一。目前,全球城镇人口数量已经超过40亿,随着这一数据的不断增长,湿地的重要性将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地位。为了获取更好的工作机会,人们仍在不断向城镇迁居。到2050年,世界上66%的人口都将居住在城镇地区。然而,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城镇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。在一些快速发展的城镇,湿地常常被视为荒地,人们随意向其中倾倒垃圾,有些湿地甚至被填埋或用做其他用途。科学家们预测,自1900年以来,世界上至少有64%的湿地不复存在,而与此同时,城镇却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扩张和发展。
通辽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湿地资源极为丰富的盟市之一。我市现有湿地面积281万亩,840处。其中河流湿地面积67万亩;湖泊湿地面积24万亩;沼泽湿地面积165万亩;人工湿地面积25万亩。我市目前有国家湿地公园试点3处,总面积为6.36万亩;我市有湿地自然保护区16个,其中自治区级2个,市级2个,县级12个,分布于我市七个旗县区。保护对象分别为水生生态系统、湿地生态系统、湿地水域生态系统、湿地水生植物及生态系统。湿地保护区内草原、湖泊、水库、沼泽、沙地、苇塘相间分布,地貌类型多样,植被群落复杂,具有独特的湿地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,是科尔沁沙地平原上最具有生物多样性和代表性的地域之一。
随着《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(试行)》、《湿地保护管理规定》、《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》以及《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,使湿地保护走向法制化管理轨道。